【讀些。寫些】波特萊爾《惡之華》

2024年底,因為台南首府大學校區即將轉型,圖書館藏書皆一折賣出,我買走了多本波特萊爾書籍,《惡之華》就三本,這一本厚厚的書籍是新雨出版社2012年出版。

《惡之華》似乎是必讀的詩集,喜歡的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曾說:「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」;英國詩人艾略特說:「波特萊爾是任何語言之中,現代詩最偉大的典範」;哲學家班雅明說:「由於波特萊爾,巴黎第一次成為抒情詩的主題。」是這麼多、這麼堅實的評語,讓我不得不讀讀這本詩集。坊間有多種翻譯本,詩集的翻譯甚為重要,而這本譯本的強項應該就是譯者郭宏安老師,添上豐富的附錄,幫助讀者理解詩裡詩外的現實。

讀過《巴黎的憂鬱》、《現代生活的畫家 :波特萊爾文集》後,甚至在巴黎舊書攤買了法文版的《巴黎的憂鬱》,在「蒙帕納斯墓園」找到波特萊爾長眠之地,在這麼多接觸之後,我才來讀《惡之華》。

波特萊爾(Charles Baudelaire,1821-1867),約在他三十六歲時,出版《惡之華》(1857年出版),初版為1300本。我摘選幾首詩,作為第一次讀《惡之華》留下的感動。

〈致讀者〉摘(p.33)

讀者們啊!謬誤、罪孽、吝嗇、愚昧,

佔據我們的精神,折磨我們的肉體,

如乞丐餵養他們身上的蝨子,

我們餵養我們可愛的「痛悔」。

我們的「罪」頑固,我們的「悔」怯懦;

我們為懺悔索求巨大的報酬,

我們高興地走上泥濘的大道,

以為不值錢的淚能洗盡污濁。

年少的波特萊爾放蕩不羈,讓繼父歐比克(Jacques Aupick)甚為憂煩與惱怒,於是把繼子送上前往印度加爾各答的船隻,讓他在海上航行,1841年6月至1842年2月間,波特萊爾大約二十歲,有八個月的海上旅行。這旅行曾停留毛里求斯島(Mauritius),認識島上的姑娘作為寫詩素材,這首〈異域的芳香〉即是。

〈異域的芳香〉(p.89)

在一個悶熱的秋夜,我闔上雙眼,

聞見妳熱情洋溢的胸脯瀰散著馨香,

我看見幸福的水際延伸至遠方,

單調的陽光照得它閃耀不已;

一座大自然恩賜的慵懶的島,

到處是奇異的樹,甘美可口的果實,

男人的身材修長結實,充滿活力;

婦女的純淨目光閃耀著令人驚訝的坦率。

妳的芬芳引領我到迷人的地方,

我看見一個港灣,滿佈風帆與桅檣,

它們倍顯倦容,顛簸於大海的波浪之中,

同時,那綠色羅望子的清雅香氣——

在空氣裡浮動,充塞了我的呼吸,

與我靈魂裡水手的歌聲相互唱和。

1851年,波特萊爾三十歲,寫的詩已充滿歷經歲月折磨的韻味,是個老靈魂無異!這首〈破裂的鐘〉就可以感受出。

〈破裂的鐘〉(p.209)

甘苦交織的,是冬夜

於冒著煙、苗火顫跳的爐邊,

伴隨著濃霧與鐘聲的餘音迴響,

傾聽遙遠的回憶緩緩湧起。

那口嗓子洪亮的大鐘如此幸福,

雖已老邁,卻依然矍鑠堅毅,

它忠實地傳送自己虔誠的呼喊聲,

宛若營帳下守夜的老兵。

而我,我的靈魂已經破裂;在煩悶裡

想讓歌聲響徹凜冽的夜空,

靈魂的嗓子卻時常衰無聲息,

像沈沈殘喘的傷兵,被遺忘,

躺在血泊中,在成堆的屍體下

竭力掙扎,然後一動不動地死去。

波特萊爾的詩,常常出現貓。這首〈憂鬱之一〉發表於1851年,我個人很喜歡,幾乎每一段都是憂鬱與帶著陰霾的氣氛,當然也讓我想起台灣的雨季,非常漫長不舒服。巴黎的雨月是冬季一、二月寒氣逼人的濕,台灣的雨季是五、六月如脫不下的一件濕雨衣。

〈憂鬱之一〉(p.211)

雨月,對整個城市大發雷霆,

從它的甕裡,將如注的陰寒

對著鄰近墓地的蒼白亡魂傾倒,

又把死亡的氣息播散於濃霧濛濛的郊區,

我的貓,在方磚地上尋覓草莖,

不安地抖動牠瘦弱生瘡的帶病身軀;

老詩人的魂魄在溝壑裡遊蕩,

發出瑟瑟苦語,彷彿畏寒的幽靈。

大鐘在悲嘆呻吟,而那生煙的柴薪

以假嗓,為傷寒的鐘擺伴奏;

此時,患水腫的老婦慨然辭世,

她死後,不祥地遺下一副惡臭的紙條,

英俊的紅心侍從和黑桃皇后

正陰沉地竊語他們已逝的愛情。

〈沈思〉一詩,讓我想起波特萊爾長眠的蒙帕納斯墓園,有一座他的紀念雕像:〈沉思者〉。

〈沈思〉(p.380)

聽話,哦!我的痛苦,安靜下來。

你要「黑夜」;它就來了;它已來臨:

一種昏暗的氛圍籠罩了城市;

有人得到了安詳,有人徒增煩惱。

卑劣的凡夫俗子成群結隊

向「享樂」這無情的屠夫領受鞭子抽打;

趕赴「卑屈」的宴會,只為了採擷「毀恨」,

我的「痛苦」啊!請伸出你的手,到我這兒來,

遠離他們。你看,「歲月」悠悠地俯下身

在天堂的陽臺上,穿著過時長袍;

從水底湧出了懊悔的微笑;

垂死的太陽,已在橋拱下睡熟,

彷彿將一條長長的裹屍布拖向東方,

聽!親愛的,聽那黑夜溫柔的腳步聲。

波特萊爾曾在1864-1866到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,他在1864年收養了一個女孩,叫做貝爾特,並寫過一首詩——〈貝爾特的眼睛〉,於1864年3月1日發表在《新評論》,後收錄在1868年《惡之華》第三版。

〈貝爾特的眼睛〉(p.426)

你們儘可蔑視所有名聞遐邇的眼睛,

但我的女孩的美麗眼睛卻不行,那雙眼裡溢出

如黑夜般難以形容的美妙與甜蜜!

一雙美麗的大眼睛,向我傾注迷人的幽暗!

心愛的奧秘,我的女孩的大眼睛,

你們很像那些神奇魔幻的岩洞,
在一群遲鈍的幽靈背後

隱約閃爍著無人知曉的無盡珍寶!

我的女孩的眼睛陰暗、深沈、遼闊,

像漫漫長夜,也像它一樣被照亮!

它們的光,是愛的思想,飽含了信仰,

在眼底深邃處,閃爍著貞節與妖嬈。

延伸閱讀: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現代生活的畫家:波特萊爾文集》 

《巴黎的憂鬱》體會他體會的憂鬱  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班雅明與他的時代》流浪、孤寂、逃亡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