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》輯二 小說

讀此書被中斷了,轉去讀台灣文學家葉石濤的「白色之網」選集,若硬要將兩者搭上一點關係,即葉石濤青少年時期是用日文創作,在他出生第二年(1925-2008,第二年1927年),芥川龍之介自殺身亡(1927.07.24),享年35歲。

就繼續閱讀芥川龍之介作品,此為《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》輯二 小說,包含多篇小說,〈鼠小僧次郎吉〉(1920)、〈台車〉(1923)、〈雛人偶〉(1924)、〈玄鶴山房〉(1927)、〈蜃氣樓(海市蜃樓)〉(1927)、〈河童〉(1927)、〈齒輪〉(1927)。收錄的大都是晚期作品。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我的心 稍為 大於一整座宇宙》

日子過得很紮實,誤以為已過三秋,卻仍停留在同一年,桌前這本書,閱後兩個月,還讓我思索著,心大於一整個宇宙的書名,多讓人難以想像與丈量!忍不住逼問自己心的廣度為何?我的心有多大?也許是彈性的,在某一時間裡,就能拉出無限廣闊的虛範圍。

今年再讀《惶然錄》後,又看見新的出版再現,佩索亞的作品除了自己本名發表外,還出現三種人格特質的人:阿爾伯特·卡埃羅;阿爾瓦羅·德·坎普斯;里卡多·雷斯,有自己出生日期、個性與風格,亦有其名字發表的作品,若問,我喜歡誰?我還是最喜歡當他是費爾南多·佩索亞時。

爺孫


▲張和民藝術家作品

 

祖父要我把他說的話記在心裡

像是沙隆巴斯

牢牢貼在痠痛的膝蓋上

每走一步 就喚起他清涼的叮嚀

長大後 祖父把我說的話惦在心裡

像是久貼的沙隆巴斯

粘在發癢的肌膚上

想要撕下它 卻又忍住癢處 

堅信一切都是值得等待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班雅明與他的時代》流浪、孤寂、逃亡

冬末,讀著這套書,數次在書裡迷失,書名把我帶往班雅明的世界,試圖在文字裡鑽啊鑽,但我似乎誤解了,書中亦有許多作者個人生命經驗的撰述,帕雅克把自己與班雅明的故事,以抒情的方式平行扣入書中,再加上強烈逼真的繪畫功力,圖像視覺與文字各佔一角,使得我常常流連於圖像的想像,一隻手托著腮,忘了翻閱;或是快速閱讀文字勤於翻閱頁面,深怕圖干擾了我循著文字走的路線,「圖」與「文」似乎有較勁的意味,讓我處在一種幻象當中。諸如幾項原因,就在書中三番兩次脫離正軌。好不容易,讀完,才想著,這不該是哲學套書,反是文學作品,甚至可說是作者循著班雅明逃亡時滯留的城市的旅遊紀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