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讀些,寫些】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
書架上有幾本村上春樹早期的書,那是年輕時代讀過的書。老實說,並沒有深深著迷,因為那幾年更愛米蘭昆德拉。多年後,我已不再屬二十初頭般的青春洋溢,對文字著迷的方向也如雙手大開,增加了廣度,歲月在我臉上留下了痕跡,我慶幸自己沒有太過蹉跎時光,用文字灌溉腦中的水田。我也發現,歲月在村上春樹的臉龐留下了成熟的刻痕,這麼多年來,他的創作不斷,意志力堅強,非常人一般的成為專職作家,站在書店裡想著,不如從他中年過後的書再來讀吧!
書架上有幾本村上春樹早期的書,那是年輕時代讀過的書。老實說,並沒有深深著迷,因為那幾年更愛米蘭昆德拉。多年後,我已不再屬二十初頭般的青春洋溢,對文字著迷的方向也如雙手大開,增加了廣度,歲月在我臉上留下了痕跡,我慶幸自己沒有太過蹉跎時光,用文字灌溉腦中的水田。我也發現,歲月在村上春樹的臉龐留下了成熟的刻痕,這麼多年來,他的創作不斷,意志力堅強,非常人一般的成為專職作家,站在書店裡想著,不如從他中年過後的書再來讀吧!
朋友Y告訴我,他喜歡這本書,我惦在心裡,看著他的作品悄悄地畫入《異鄉人》的影子,更讓我覺得非好好讀不可。早就該讀卡繆的書,不是嗎?怎一直拖這麼久呢?不過一星期時間,就可以慢速的在睡前讀完,卡繆文筆順暢,很快就可以讀到心裡。但真的讀到心裡了嗎?我很質疑自己碰觸多少?為何起的漣漪不如想像中那樣驚動一切,是我年紀太大了嗎?我的枕邊人斬釘截鐵的告訴我:「是!」他告訴我,這是一本年輕時候就要看的書,十七八歲應讀的書。或許太多的歷練就會讓自己也像莫梭一樣,很多事都無所謂了。
2019年7月去馬來西亞前買了此書遲遲未讀,回來後讀之,原茫茫無解之
閱讀前,我並不客觀,攜帶著預期心態來讀太宰治的《人間失格》,這本半自傳式的作品應該是讀者認識他的捷徑,看著故事周旋在一段又一段自找麻煩的情節中,忍不住想著,到底太宰治(1909-1946)是怎樣的一個人?在世俗眼光中,故事中主角大庭葉藏頹廢混世、不長進,一副不想為什麼而改變,想要草草結束生命,在那個時空背景下,是不是大環境使他走向自我滅絕?而太宰治本身也是如此嗎?被定位於「無賴派」作家又是如何?
那台壞掉的洗衣機正叫著我,
我只能接受它每轉一次,輪盤就鬆掉一次的無奈,
然後在它狂嗶主人的時候,
迅速地來到它的機體前,
撈起混水加重的衣裳,把它歪掉的輪盤再次歸位置中,
此時它才感到通體舒暢,
重新設定後才肯執行它的洗衣任務。
每次都一樣,一定得耍一次性子,
洗衣機也像個孩子,是來磨練主人家的。
自從2012年看過高雄美術館「約翰.湯姆生世紀影像特展」後,我對於John Thomson非常有好感,因為他得以讓世界看見19世紀台灣的樣子,我深刻記得,他踏上台灣土地是在1871年4月2日,從打狗港上岸,也就是我的家鄉。曾循著他可能走過的路線,到台南左鎮、木柵及高雄內門,心想著,一百多年前,他帶著笨重的相機,走在崎嶇難行的山路,為的就是拍攝台灣原住民,沒有他的冒死探險,我們無法看到那時的西拉雅平埔族。
總是給自己一些任務,今年或許是「大江健三郎」年,去年應該是「是枝裕和」年。
讀了這本以訪談方式紀錄的書,不僅大江先生回應許多個人執著的生活想法,並給予讀者宏觀的文學看法,採訪者尾崎真理子也飽讀大江先生著作,問題直導核心,令人欽佩。
觀看是枝裕和的書籍與電影,常常會互相結伴相約,
兩兩推波助瀾下,書讀了,電影也看了。
在圖書館借了《宛如走路的速度》,不過一星期就把他的隨心紀錄讀完,
連帶著對於MOD電影頻道上,曾漏看的《花之武者》也想趕緊補齊觀看。
平凡的描述者,淡淡的口吻有時反而最能留住人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