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巴黎的憂鬱》體會他體會的憂鬱
此為波特萊爾(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,1821-1867)的小散文詩。波特萊爾為法國詩人,出生於巴黎,影響非常多人。他是散文詩創作的開端,在逝世兩年後,他的散文詩被集結出版,成了此書:《巴黎的憂鬱》。
此為波特萊爾(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,1821-1867)的小散文詩。波特萊爾為法國詩人,出生於巴黎,影響非常多人。他是散文詩創作的開端,在逝世兩年後,他的散文詩被集結出版,成了此書:《巴黎的憂鬱》。
2023年已過了半,這一年讀到許多書,《文明的腳印》、《錯置臺北城》、《百年降生:1900-2000臺灣文學故事》都是讀到感動的好書,手邊另一本讀了好久的書,那是我在二手書店——台南「成功書局」買的《臺灣 從文學看歷史》,此書作者王德威老師思路清晰,文筆流暢,以文學與歷史雙主軸,每一章節擇選幾篇代表性作家其文章,依歷史事件及時代氛圍所選,年代從十四世紀開始,在每一章節後原文刊錄,厚厚一本總共545頁,而這也是我為何閱讀得如此慢,因為一本書中還內含更多的作家及其時代下的文字產物,因為作者的分類,似乎很快就能將歷史與文學雙軸線串起。
此書圖勝於文的比例,似乎得扭轉閱讀方式,慣於閱讀文字的我,一度被圖像干擾地不知如何下手,轉個彎,以觀看圖文書的方式進行,或許較能切入情境入口。
閱讀林水福老師2016年企劃的芥川龍之介作品全集,此系列共五本,此為第三輯 小說☓評論。短篇小說作品依刊登時間列出,包含〈袈裟與盛遠〉(1918)、〈俊寬〉(1922)、〈六宮之姬君〉(1922)、〈大導寺信輔的半生〉(1925)、〈某阿呆的一生〉(1927)、〈西方之人〉〈續西方之人〉(1927)、〈侏儒語錄〉(1927)、〈闇中問答〉(1927),其中〈侏儒語錄〉為知名度較高的作品,只是我對於此書翻譯此文,感到有些疑惑,閱讀性不高,相較於其他譯本,較同意〈侏儒的話〉(大牌出版,銀色快手翻譯)的翻譯。
洛夫(1928—2018)原名莫運端,後改莫洛夫,是台灣現代詩詩人,一九五四年與張默、瘂弦共同創辦《創世紀》詩刊。
在數十個早晨讀洛夫詩人(1928—2018)的詩作,此為他老年六十歲過後的創作,字字仍用得精準到位。
這是近來最喜歡也獲益最多的一本書,作者群為多位藝文者,包含小說家、文學雜誌主編、文學家、文學研究者⋯⋯等,也許正是因為聚集如此多文學作家群,他們的文筆優美,斐然成章,使得這本書讀來更是有感,是歷史整理亦是作品。
又是一本放在待讀書區多年的書,當我決心與它在一起時,白色封面已有細片狀黃斑,似乎已滿臉愁容抱怨著我的遲到。輕輕翻閱,愁容外表的它,一點一滴散發出令人驚嘆的內在想法。這是一本我早一點讀,可能沒有現在讀來得有心得的書。書啊,謝謝你等我。
總會固定一年之中看幾本詩集,有時一時興起,到圖書館借閱好幾本詩集,整個月被詩意灌頂;有時會買幾本詩作放在床頭,不同時代、不同國界、不同年齡創作者,帶來不同的細膩感受。有些詩對準了心頭,一針見血,有些虛無縹緲,用十隻手也抓不著邊際,這些精準又失焦的閱讀經驗,讓我不斷地讀著詩,鑽入詩句當中。
Nov 24,2022
海岸線咖啡。高雄
《夢的標點》by 田原
讀此書被中斷了,轉去讀台灣文學家葉石濤的「白色之網」選集,若硬要將兩者搭上一點關係,即葉石濤青少年時期是用日文創作,在他出生第二年(1925-2008,第二年1927年),芥川龍之介自殺身亡(1927.07.24),享年35歲。
就繼續閱讀芥川龍之介作品,此為《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》輯二 小說,包含多篇小說,〈鼠小僧次郎吉〉(1920)、〈台車〉(1923)、〈雛人偶〉(1924)、〈玄鶴山房〉(1927)、〈蜃氣樓(海市蜃樓)〉(1927)、〈河童〉(1927)、〈齒輪〉(1927)。收錄的大都是晚期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