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瓦歷斯微小說》「微」「少」寫成寓言式的小說
泰雅族作家瓦歷斯·諾幹(Walis·Nokan)推行二行詩,用兩行詩句寫下《當世界留下二行詩》,他也寫總數字微量的小說,在數百字內寫成一則故事,就如:《瓦歷斯微小說》。這是有困難度的,若沒有點人生經驗與歷練,也沒有傾聽自然聲音、聆聽他人故事、書寫故事的耐性,很難在數百格子內打動讀者,此書數篇文章感動了我,將之謄寫在日記裡。
泰雅族作家瓦歷斯·諾幹(Walis·Nokan)推行二行詩,用兩行詩句寫下《當世界留下二行詩》,他也寫總數字微量的小說,在數百字內寫成一則故事,就如:《瓦歷斯微小說》。這是有困難度的,若沒有點人生經驗與歷練,也沒有傾聽自然聲音、聆聽他人故事、書寫故事的耐性,很難在數百格子內打動讀者,此書數篇文章感動了我,將之謄寫在日記裡。
住在靠海的漁村要見到海,輕而易舉,但兒時無法隨興看海,得由大人決定是否能前往白浪滔滔的海灘,那像是需要特別關係、特別照料的神秘之處,得有爺爺帶,得一群人在,才能自在的沾染鹹濕的海味。
成年後,可以自己決定看海的時機,那往往就是憂悶的時候,但海岸邊不再是小時候的沙岸,而是撤不掉的水泥塊,把海隔得好遠好遠,看的其實是天,是晚霞落日,那神秘的海遠遠的,不再靠近我;有時在港口邊看海,看的海是被圈起來的港口海水,叛逆的一摺又一褶,收進了這塊海的藍布。
日本設計師、藝術家橫尾忠則生於1936年,仔細推算會驚嚇他已經八十多歲,雖知日本人多長壽,但看到長壽且保有活力的長者會佩服不已。因為閱讀《橫尾忠則☓九位經典創作者的生命對話》,而延伸看了《知日》雜誌54集的《橫尾忠則特集》,才知曉這位早在設計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師,不甘心於熟悉領域的舒適圈,跨界到藝術繪畫,無師自通下,展現驚人的繪畫創造力,看了他的作品後,會發現原來有些看了有感的設計圖畫,是後代設計人受橫尾忠則影響下的作品。
大江健三郎的研究方式,是每三年一個主題,這是他的老師渡邊一夫,給予二十歲就立志當小說家的他的建議,渡邊一夫將此建議定義為:「除了寫小說之外應該從事的勞作」。從二十歲開始,我自己的閱讀計畫是一年一主題,我無法三年同時關注同一主題,但要求自己需要有相關的書籍三冊,想來,甚少!尤其愈來愈貪婪各種資訊,使得自己無法專注投入某一主題,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啊!
期望自己成為赫赫有名的年輕人的呂赫若,1914年出生於台中潭子,1934年,二十一歲的他自台中師範畢業。讀書期間就很反骨,操行成績為「丙」,但對藝術領域有高度興趣與天份,常常獲得不錯的成績。1942年東京學習聲樂、戲劇的他返國,回國後為《興南新聞》的記者。他出生名望之家,卻能同情底層人民的痛楚,農民百姓被欺壓,女性被蹂躪皆是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。
【啜飲夏目漱石】2021.06.21
今天喝夏目漱石/果丁丁。
夏目漱石( 1967-1916),本名夏目金之助,日本國民大作家。
《少爺》是夏目漱石三十九歲時(1906年),
開始在日本《杜鵑》雜誌連載的作品之一,
1907年出版。
《後來的事》為1909年在「朝日新聞社」連載。
《心》1914年亦在「朝日新聞社」連載後出版。
這一整本就是愛慕的情書啊!
書名一時搞不清楚何意,翻閱才知智惠子是作者高村光太郎的妻子,高村光太郎這細膩感性的詩人,寫下對愛妻無盡的愛。
上月,在高速鐵路以兩個小時的短程時間從南邊抵達最北的南港,高鐵上旅遊者比例不多,大多是往返南北出差的工作人,他們有著相同的倦容,沒有意氣風發的魅力,後揹著雷同的黑包,然後用著食指滑弄著手上小小的玩具,那個小螢幕比起高鐵更快抵達更遙遠的地方。
在圖書館借了這本書,為林美容老師翻譯,重新編排,加註原著誤解之處,並安插相關歷史圖片。原書《臺風雜記》作者為佐倉孫三(1860-1941),他是福島縣人,1895年就來台灣,是第一批來台的日本官員,因為常常到各地巡視,接觸台灣風俗民情,於是用漢文寫下心得與觀察,並有友人評論。1903年東京國光出版社出版成書,原書為後藤新平為他寫序。
二〇二一年二月,去了嘉義達邦三天,沒料到心裡起了如此多的漣漪,看待山水的角度有些改變,從海拔高度到溪流上下游,從溪谷的石塊到獵人口中說出的話語,從前許多的既定想法被沖刷,成了另一塊沖積平原,有機的、精華的、垃圾的相互交雜融合,就這樣,曾文溪流域順流流入寒假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