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書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呂赫若集》

期望自己成為赫赫有名的年輕人的呂赫若,1914年出生於台中潭子,1934年,二十一歲的他自台中師範畢業。讀書期間就很反骨,操行成績為「丙」,但對藝術領域有高度興趣與天份,常常獲得不錯的成績。1942年東京學習聲樂、戲劇的他返國,回國後為《興南新聞》的記者。他出生名望之家,卻能同情底層人民的痛楚,農民百姓被欺壓,女性被蹂躪皆是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。

啜飲文學咖啡

【啜飲夏目漱石】2021.06.21
今天喝夏目漱石/果丁丁。
夏目漱石( 1967-1916),本名夏目金之助,日本國民大作家。
《少爺》是夏目漱石三十九歲時(1906年),
開始在日本《杜鵑》雜誌連載的作品之一,
1907年出版。
《後來的事》為1909年在「朝日新聞社」連載。
《心》1914年亦在「朝日新聞社」連載後出版。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愛與寂寥都曾經發生》

上月,在高速鐵路以兩個小時的短程時間從南邊抵達最北的南港,高鐵上旅遊者比例不多,大多是往返南北出差的工作人,他們有著相同的倦容,沒有意氣風發的魅力,後揹著雷同的黑包,然後用著食指滑弄著手上小小的玩具,那個小螢幕比起高鐵更快抵達更遙遠的地方。

【讀些,寫些】《白話圖書 臺風雜記 臺日風格一百年》

在圖書館借了這本書,為林美容老師翻譯,重新編排,加註原著誤解之處,並安插相關歷史圖片。原書《臺風雜記》作者為佐倉孫三(1860-1941),他是福島縣人,1895年就來台灣,是第一批來台的日本官員,因為常常到各地巡視,接觸台灣風俗民情,於是用漢文寫下心得與觀察,並有友人評論。1903年東京國光出版社出版成書,原書為後藤新平為他寫序。

【讀些。寫些】《流域治理,萬物身世: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》

二〇二一年二月,去了嘉義達邦三天,沒料到心裡起了如此多的漣漪,看待山水的角度有些改變,從海拔高度到溪流上下游,從溪谷的石塊到獵人口中說出的話語,從前許多的既定想法被沖刷,成了另一塊沖積平原,有機的、精華的、垃圾的相互交雜融合,就這樣,曾文溪流域順流流入寒假閱讀。

《人類環境中的創作過程——RSVP環》關於譜記

這本民國72年出版的書,將作者Lawrence halprin(1916-2009)名譯作「哈爾普林」,現今多用「勞倫斯哈普林」翻譯他名,能搜尋的資料較多。

他是美國景觀藝術家,設計師,並以「RSVP cycles」表達環境創造、設計行為的過程。RSVP指的是資源(Resources)、譜記(Scores)、評估(Valuaction)和績效(Performance),其中所有創造行為都涉及譜記(Scores)。

【讀些,寫些】《臺灣成長小說選》

花了一些時間讀這本書,也許是年代久遠(2013年出版),裝幀及內頁設計老形式,讓人讀來甚是疲勞,也或許是選文之故、個人輕浮以致開頭難沈靜,熬了兩個月,零零散散也讀完,其中最熟悉的為〈小畢的故事〉一文,後兩篇《童女之舞》(曹麗娟著)、《奸細》(胡淑雯著)書寫年代近,議題符合現代社會問題,讀來痛快收場。

【讀些,寫些】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

書架上有幾本村上春樹早期的書,那是年輕時代讀過的書。老實說,並沒有深深著迷,因為那幾年更愛米蘭昆德拉。多年後,我已不再屬二十初頭般的青春洋溢,對文字著迷的方向也如雙手大開,增加了廣度,歲月在我臉上留下了痕跡,我慶幸自己沒有太過蹉跎時光,用文字灌溉腦中的水田。我也發現,歲月在村上春樹的臉龐留下了成熟的刻痕,這麼多年來,他的創作不斷,意志力堅強,非常人一般的成為專職作家,站在書店裡想著,不如從他中年過後的書再來讀吧!